渝派网

道教本命元辰,本命元辰对照表

内容导航:
  • 道教知识科普丨本命,元辰与太岁是一回事吗
  • 本命年是吗?
  • 道家的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是用作干什么的?哪位能详细讲解一下
  • 1997年出生的本命元辰神是谁
  • 道教常见的护法神将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 道家追求的是什么
  • Q1:道教知识科普丨本命,元辰与太岁是一回事吗

    本命即本命所属星君。众生命属北斗,故曰本命。
    元辰殿里供奉斗姥和六十甲子太岁,其实不能叫元辰殿。斗姥是星主之母,但是非北极星主,所以不能叫元。说辰,太岁实际是地司神煞,并非星君。所以没有辰

    Q2:本命年是吗?

    汉族人不管不,一般都有36岁过坎儿的说法。意思是,36岁左右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磕破绊绊。若壮年遗遇不测或大灾大难,人们都煞有介事地渲染,说是36过坎儿不顺。因此,36岁扎红腰带、穿红裤头,用以驱邪;而男子从35岁就开始进“坎儿”36岁是第三个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人逢本命年还有拜祭“本命神”的风俗,以求延寿。本命神的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吸收民间流行的“本命”说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论。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自然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对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统称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为本命年(9张)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公元一一零三年,夏历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为“癸未太岁魏仁二大将军”。按照道教说法,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礼拜本命元辰,会消灾获福,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Q3:道家的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是用作干什么的?哪位能详细讲解一下

    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 号曰花甲子, 其花字诚为奥妙, 圣人借意而喻之, 不可着意执泥。夫自子至亥十二宫, 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 终于亥为六阴, 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 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 于德为五常, 于人为五脏, 其于命也为五行。
    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 命则一世之事。
    纳音,是根据金属敲之有声来命名。一为火,二为土,三为木,四为金,五为水。甲己子午属九,乙庚丑未属八,丙辛寅申属七,丁壬卯酉属六,戊癸辰戌属五,巳亥归四。这种方法就是将干支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多少,然后用五去除,所除得的余数,剩一就属火,剩二就属土,依此类推。
    因此,甲子是二九一十八属木,乙丑是二八一十六属火,纳音总数是三十四,除以五余数为四,四为金,所以纳音属金
    用法如上

    Q4:1997年出生的本命元辰神是谁

    1997年出生的本命元辰神是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本命元辰是指你的本命生肖,也就是你的生肖,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是说北斗七元君,你的本命真君可以查北斗经,北斗经上有具体记述
    本命神是什么?
    人逢本命年还有拜祭“本命神”的风俗,以求延寿。本命神的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吸收民间流行的“本命”说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论。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自然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对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统称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公元一一零三年,夏历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为“癸未太岁魏仁二大将军”。按照道教说法,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礼拜本命元辰,会消灾获福,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96年的本命神应该是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
    道教知识科普丨本命,元辰与太岁是一回事吗
    本命即本命所属星君。众生命属北斗,

    Q5:道教常见的护法神将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王灵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至刚至勇,济死济生。方方阐教,处处开坛。豁落猛吏,三五火车。太乙雷神应仙天尊。
    志心皈命礼 北极猛将 右部天尊大元帅 黑面丹唇 仁慈济众 德布乾坤 义雨宏施 罚逆恶伦 英雄柄冠 杵伏魔氛 神目如电 法视善门 照护九州岛 辅佐上帝 威镇玄门 检举人世 常佑国君 鉴视男女 三纲五伦 诚心朗诵 桂子兰孙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救苦消灾 北极玄天上帝右部 赵大元帅 万灵天尊
    关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义 高节清廉 协运皇图 德崇演正 掌上中下界之权 管天地人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 星辰云汉 下辖七十二地 冥垒幽酆 秉注人身功德延寿丹书 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 考察诸天诸神 监制群仙群职 德圆妙果 无量度人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万灵万圣 至上至尊 忠孝祖师 文衡真君 三界伏魔大帝 神威远镇 关圣帝君 贞元显应 昭明翊汉天尊
    关太子宝诰 志心皈命礼 灵侯太子 文经武纬 匡王辅国 德义巍巍 忠孝节义 全受全归 奇勋早建於西蜀 异略素著於北魏 大忠大孝 至仁至义 补造化之不足 佐圣帝以立功  护朝护国 尽孝尽忠 九天威灵显化大天尊 周将军宝诰 志心皈命礼 扶天勇将 察地猛神 铁须银齿 黑面朱唇 精忠特立 劲节惊人 稽查善恶 纠察凡尘 明明显赫 处处游巡 锄奸除恶 救世忧民 忠臣义士 护彼超伸 乖儿逆子 不胜怒瞠 维持世教 匡正人伦 斩妖护法 大道常存 最灵真宰 最显神君 护朝护国 刚直忠勇大天尊
    廖天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大汉监军 忠义上将 英勇威神 有智有略 无欺无险 至孝至仁 心存济世 意切飞鸾 统理南天佐部 受命玉帝挥毫 积功勋 兼掌雷 着善果宣化人间 管诸魔鬼 协众阴兵 慈悲保赤 惠惜孱民 斩妖护国 治怪安民 廖将军 南天真相 奉旨驰骋 玉封博施真人 加升道德天君
    马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斗口魁神 璇玑上将 三头磊落 应三台照耀之形 九目辉华 印九斗光华之象 秉西灵之金气 足蹈白蛇 戴南极之威灵 背飞丹乌 寄化冲天风火院 专司北极号天罡 宝剑珠铃 挥霍妖魔皆绝灭 帝锺法印 行持神鬼悉皈依 随梓幢而主文衡 辅紫微而司禄命 大悲大愿 大圣大威 威灵显赫 幻化无穷 高上神霄 玉清尊王 混元主法元帅 玉府司命真君 光明华藏 寂道真皇 南极火犀大仙 北帝都天罡 横天威烈神王 摄魔雷令大神 掌管雷霆都司 考召捉命大将 掌管云雷雨电 纠察三界邪魔 天下都提辖 正一灵官马天君 五显华光大帝 太乙雷声不动天尊
    温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天庭上将 地府正神 道妙同人 斑竹村中施惠泽 德隆舍己 黄金阙内锡恩波 顶戴琼花 天门出入 手持铜环 霄汉无拘 掌九幽鬼录人案之典 膺五岳神宗将首之班 正气荧煌 威灵赫奕 大英大烈 大德大仁 玉皇殿前左金亢 真武驾下温都统
    岳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三峰挺耸 手执沥泉神枪 五部齐眉 身披雪花银铠 御前元帅 殿内将军 上司九天雄兵神将 下掌五狱罪鬼亡魂 三界有求皆显化 万方号令尽施行 忠心贯日 为万世臣道之规 孝行可风 作千古子职之训 显神威於金陵城 千秋勿替 著功绩於朱仙镇 百世长存 座下三十二将 破贼除奸 身随五百儿郎 擒妖获怪 群生载德 万姓钦崇 至刚至勇 至孝至仁 治世祖师 伏魔上将 精忠武穆王 义勇大巡察 救民正直称少保 护国无私号鄂王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玉帝殿前 兼理右相道德元君 无量普济 妙法天尊
    赵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神霄玉府 梵炁瑶宫 修金丹而避秦 持玉箓而敕命 身骑黑虎 手执银鞭 驱雷掣电 斩鬼除妖 位列西台 体用水金开道法 职司北极 镇降龙虎显神通 部领百员宿将 三界策役 权司五雷六府 九州提点 德容忏悔 赏罚分均 受命玉帝 管理财源 统帅雷霆 号令瘟火 大悲大愿 大圣大威 至公至正 巡查坛院 掌理天下财源 上清金轮院 督财府中大元帅 正一玄坛赵天君 玄化通天 财神天尊

    Q6:道家追求的是什么

    问题一:道家追求的是什么?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就本身来说,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成份,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的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现“道”的长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尊老子为宗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来说是荒谬的,这是一直以来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的王充著有无神论作品《论衡》,对汉末流行的神仙方术进行了全面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地位。 道家虽然学派上有所区别,但就其主旨来说是相通的:以“道”为本,自然无为,轻物重身。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这一思想由天道演变而来,但与天道不同。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这一观点被后来所有道家所有流派支持,成为道家最基础的核心。在各派之间对“道”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中国哲学史上,通过“道”的概念对世界万物本源进行了第一次探讨,开辟了中国讨论形而上学的传统。这是道家突出贡献之一。 “无为”被道家认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舜帝不是无为而治的吗?他做了什么?只是使本人保持尊贵,令人恭敬地面对南方而已。)道家认识到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可能使行为本身产生偏差。“六亲不和有孝慈。”(当我们提倡孝顺、和睦的时候,家庭中的成员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不然是不需要这些的。)表述类似观点的语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与,也可以用于修身。道家各派在坚持“无为”本质的前提中,通常给予了“无为”更丰富的内涵。 道家视生命价值重于外物,主要是指功名利禄。老子强调统治者必须重身而轻名、货。其后各个学派都提出轻物重身的观点。而庄子,列子将“内圣”的观点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那麽,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要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为一种,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演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演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

    问题二:道教的最高追求是什么?道家的最高追求又是什么? 应该这么说
    第一个问题就是信不信道的教的问题,最高追求除第二个问题外、还最高追求信仰老子长生久视之道,与之相适应的与时俱进的神仙可学之道。
    那么,非常重视现实人生的洒脱,现实生命与精神的超越,是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心灵与身体健康知识。
    从而道教坚信不仅要修行性功大彻大悟而成正觉,觉行圆满,而且还要同时修行与命功(精、气、神)合一的最高追求境界。
    这样才能积累善功,高真,功满德就,天书下诏,荣登仙界,与道合真。
    所以,
    1、可以这么说是信仰天本(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天人合一的。
    一、宗元信仰于三宝天尊。太上无极大道(道宝),经、籍、度(经宝),玄中大(师宝)。即崇信天,崇信三宝天尊的教,天尊的教导,教化,又称之为玄门。
    二、神仙可学。道教历代祖师如: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著作《抱朴子・内外篇》。吴筠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吴筠一生擅长文辞,勤于著述,主要著作有《玄纲论》和《神仙可学论》。张伯端《悟真篇》,后来全真教。近代的陈撄宁先生,现代的胡孚琛教授用现代科学论证了灵界的存在、神仙的实有,神仙可学的观点。神仙是否有,是否能修成。
    总之,是人本主义法天本主义而道法自然的信仰。
    三、命糸北斗七星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
    老君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宫星官之所主掌。本命神将。本宿星官。常垂阴佑。主持人命。使保天年。凡俗无知。终身不悟。夫本命星官每岁六度。降在人间。降日为本命限期。有南陵使者三千人。北斗星君。七千神将。本命真官降驾。众真悉来拥护。可以消灾忏罪。请福延生。随力章醮。福德增崇。其有本命限期将至。自身不知。不设斋醮。不修香火。此为轻生迷本。不贵人身。天司夺禄。减算除年。
    四、迎祥还受生,消灾延寿,罪灭福生。
    道教认为,一切众生命属天曹,身系地府,当得人身之日,曾于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凡在生时付清借贷者,为人富贵、健康、无灾;负欠冥司者,在世穷乏、多病、多灾。世人富贵贫贱之别,皆因冥官阳禄填阴债使然。故天尊劝世人在生时钦敬三宝,方便布施,设斋诵经,烧还禄库受生钱。如是者可得福报,现世富贵,来生永无灾难。
    培植自己的福慧资粮,因此人生需要还的第一个阴债就是受生债。希望早还阴债,消灾解厄,事事顺利。如果仕途不顺,办事不利,生活坎坷,多费口舌,等等人生不如意事情出现时,当立即偿还阴债--寿生债,穰灾解厄,事事顺利。保佑事情顺顺利利,大吉大利,好运连连。
    五、因果承负,劝善成仙。
    道教认为,未登仙界者,一切众生为世上之常人,有生必有死,而死后,魂升而魄降,常乘救苦天尊之力,而天尊搪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於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化九幽拔罪而炼度,指引生方,枯骨更生,上登朱陵。
    祖先的气数与命运,和我们万古流芳的联系着,荫佑着子孙万代,同时我们也承负着祖先的罪过,和己之造只有“欲 求 天 仙 者 , 当 立 一 千 三 百 善 . 欲 求 地 仙 者 , 当 立 三 百善 . 苟 或 非 义 而 动 ”故当忏悔,赦除原宥。
    2、我们古代的医、算、阴阳、天文、地理,养生丹功无不是历代祖师的智慧,没有他们的知识,令天的人们在这些领域也是无法理解的。
    第二个问题也就是道教全部信仰。但包含着全世界不信“教”但爱好和学习,理解道家最高追求尊道而贵德的哲学。
    以道为体,辩证为用,
    以自知之明为体,以身观身的现象学为用。
    以先天无极“道”形而上学为体,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以名可名非常名思辨理性为用。
    德......>>

    问题三:道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所追求的什么?? 道家学派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主张清静无为,最高境界归根为一个“无”字!
    满意请采纳,谢谢

    问题四:佛家和道家追求的到底有什么不同?他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佛道两家其实本该都是殊途同归的,最终目标都是天下大同,
    但在圣行之路上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而佛家讲究超脱生死
    两家都是出世之学,道家讲究虚怀若谷,而佛家讲究善始善终
    佛家是脱离生死,也就是说你的生死都是一样,不要认为死有多可怕,其实跟你活着一样
    佛家说人活着也是受苦,死了之后也一样,所以提倡佛家修行者超脱生死,不要将死亡看的太过于重要
    更不要害怕死去,其实生死都是一样的,而道家讲究羽化成仙,也就是死亡,只不过给美化了而已
    道家提倡羽化,因为羽化之后就得道成仙了,所以也提倡道家修行者羽化成仙,从而不畏生死,只是将
    羽化成仙说的很美丽而已,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可以成仙,这样就并不怕生死了。
    至于在这个世间存活着,都是受苦,人从出生到死亡这寒暑数十载每天都在受苦,所以可以说是一种历
    练吧,佛道两家都将生死看的很淡这点是没错的。
    至于总之佛家倡导超脱生死、善始善终,而道家讲清心寡欲、无为而治
    差不多就这些吧
    不知道我所知道的佛道是否符合楼主所提出来的问题。

    问题五:中国道教追求的是什么道 中国道教的根本追求是和谐共生其核心思想是尊道贵德

    问题六:儒家 道家 佛家文化追求是什么 :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儒者言性,而佛者见性;儒者劳心,佛者安心;儒者贪著,佛者解脱;儒者有为,佛者无为;儒者分别,佛者平等,儒者治外,佛者治内

    问题七:道教追求的是什么?请求高人为在下指点一二。 “不要说是修仙长生”很可惜,道教的目的就是修仙,一切功夫法门全都是为了修仙。
    道教之旨,以道家为根本,诸如丹道、符、咒术、斋醮等皆如枝叶扶树,要返璞归真,归根复命。
    我总结了十六个字“尊道贵德,无为清静,摄生修真,治世济人”,可以涵盖道家和道教的共同要义。

    问题八:道家追求长生不死意义何在 道家追求准确的来说是性命双修,即智慧修行和身体修行同时进行。这2者是相辅相成的。
    智慧能够促进身体修行,身体修行也会帮助智慧修行。
    人的身心从来没有分离过。
    中医高手都知道,什么病,一般有什么性格或智慧的缺陷,一一对应。
    “性”“命”的含义
    性指人内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黄老列庄、远游、参同契、悟真篇等书都有关于“性命双修”的论述。《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陈撄宁大师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可谓既深刻,又生动。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
    由此,我们可以将性命双修分为性功与命功两种,性功是道教与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命功则是道教独有的传统,不讲命功,不是道教。陈撄宁大师认为,仙道贵生、乐生、重生、追求长生,所以它是生本主义,这正是道家仙学最具特色的地方。他认为性命相依,命为重。他用灯作比喻,灯油是命,灯光是性;有灯无油,灯必不能发光;徒有灯油而不能发光,则不能显现油灯照明之用;修道之意在教人积足油量,并教以点灯之法,则人生必充满光辉。
    道教提倡是“性”与“命”的统一
    既然命是指人的生命,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那么很显然,对人的生存来说,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命与性的统一。一方面,人必须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一旦没有了生命,人就变成一具死尸,人也就随之死亡;另一方面,人也不能离开精神意识,没有精神意识,人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生命存在,其生活最多像动物一样,当然也谈不上作为人的存在。而且人的生命和精神意识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道教看来,作为人,不仅要有形气所表现的生命,而且要有精神意识所表现的性,他是生命与精神意识即命与性的统一体,这就像人不仅要有形、气、神,而且是形、气、神的统一体一样。

    问题九:佛家和道家是什么样的关系 三教关系,应以三教皆具而形成关系为标志,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三教关系,理应从佛教初传开始算起。
    佛教:佛教的传入,现在学界已大体确定为东汉初年(汉明帝永平年中)。在汉代佛教刚传入时,大家都看作是黄老道术的一种,这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道家思想密切相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理解佛教,便把它当作是黄老道术的一种。具体表现,则是把佛陀看作神仙,可以飞行变化,把佛教追求的最终境界“涅盘”,等同于老子的“无为”,而对“轮回”转生,则理解为灵魂不死。灵魂不死,这原本不是佛教的思想,可在当时,人们就是这样去理解轮回,认为只有灵魂不死,才有轮回转世。这反映了佛教初传时的真实状况,同时也牵涉到与儒家、道家、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融合与贯通,在佛教初传之时,这层关系已经表现了出来。
    这还可从《弁子理惑论》中见其端倪,此文是现留存下来最早反映佛教在中士初传状况的一篇文章,作者回述自己从学习儒道而最终转而锐志于佛法,并遭到世人的种种责难,于是他根据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一一作了回答。其别值得注意的,则是儒家、道家、尤其是道教对佛教的不同看法,以及佛教对中土予其的不同评价所做出的回应。日本人撰写有关三教的书,都把《弁子理惑论》定为中国三教关系的开端。
    儒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儒家对佛教的态度,从一开始就以攻击与排斥为主。这也可以看作是上千年三教关系中,正统儒家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哪怕是到宋明理学,正统的儒家对佛教的思想大加吸收,但在其表面上,居儒学中主导地位的,仍是对佛教的拒绝与排斥。当然,这也不排除另有一些儒家学者,因受佛教较深的影响,会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提出三教融合、三教一体的思想。但在儒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多总是对佛教加以排斥与批评。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对佛教出家、修行方式的批评,因为这与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君孝亲的伦理精神相互违背,所以一开始就被儒家认为违理背德。佛教的出家人,作为方外之人,抛家舍亲,看上去即不忠又不孝。
    在后来的发展中,儒家又与道家、道教站在捍卫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上来反对与排斥佛教。从《弁子理惑论》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相关的资料。儒家一向以华厦正统自居,自先秦始,儒学中就有所谓的华夷之辨,其中涉及中原文化与狄夷文化之间的关系。到佛教传入之后,这华夷之辨的问题就更加突显了出来。
    道教:在佛教初传时期,道教对佛教的态度看起来并不明显,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少。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形成,在学界,过去认为两者时间差不多,都大约在东汉末年。现在学界认为佛教的初传入可以提前到东汉初年,也有人认为道教的形成,若以《太平经》为标志,当形成于两汉之际。《太平经》中,包含有对“不孝父母,不娶妻无后、乞食”的批评。但这是否就是对佛教的批评?实难轻下定论。
    从现有的资料上看,佛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而道教在初创阶段,是很需要向佛教学习借鉴的。至于外来的佛教,想在中华大地上生根,也有一种需要寻求同道的愿望。洪老师认为,尽管《老子化胡经》是佛道之争的产物,但它所利用的“老子化胡说”,其说初起时,却可能有调和佛道的意味。这一论点是有说服力的,因为佛道相争,至少得到佛道的发展都具有相当规模、并为其利益不得不争时才可能发生,而它们初起时,是不太可能争得起来的。
    儒佛关系:在儒家排斥佛教,而道教对佛教的态度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外来的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后,对儒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佛教对儒家则基本上是以调和与妥协为主,甚至采取积极迎合的态度。这种态度,也贯穿着后来历史上儒佛关系的全过程。即便是后来宋明理学在学佛的时候同时又大力辟佛,佛教也还是基本上不改其对儒家......>>

    问题十:道教追求的长生到底是什么? 道教追求的长生指不用经历分段死亡的轮回束缚,而是通过修行而由当下之肉身得道直接契入神仙法界,达到生命不死的贵生长生。

    上一篇:上一篇:紫微斗数看适合定居城市
    下一篇:下一篇:我要看万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