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派网

仓颉造字二十八字图,仓颉二十八字寓意研究

内容导航:
  • 谁告诉仓颉造字,造了哪些字?一共多少个字
  • 第四章 黄帝05:仓颉造字
  • 仓颉造字的造字过程
  • 仓颉造字的故事
  • 古代人物:仓颉
  • 仓颉造的字有哪些?
  • Q1:谁告诉仓颉造字,造了哪些字?一共多少个字

    “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共28个字。

    Q2:第四章 黄帝05:仓颉造字

    “中华神圣演义”系列之 卷一 天命演义

    春日,黄帝身著丝织衣冠,召见史官仓颉。

    黄帝说:“前日泰山封禅,你可记载?”仓颉说:“封禅事大,我虽记载,犹觉不足。”黄帝问:“如何不足?”仓颉说:“结绳记事,表达数量尚可;而于天人内涵,无能为力。”黄帝问:“能不能创造一种新办法,可以精准记事?”仓颉说:“衣冠都已摆脱兽皮、树叶的窠臼,记事也该革新。我当试试。”
    仓颉回到住所,首先琢磨往事。他做史官之前,专管牲口的数目与粮食的多少。他曾用绳子打结,标明数量;又用绳子的不同颜色,标示多种类别;更在绳结上打圈,圈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

    仓颉很满意:至少,经他之手的牲口与粮食,无论怎样增减,皆可准确记录,不出差错。可是现在,针对天下大事,比如黄帝祭天的那段话语,再用“结绳记事”之法,根本行不通。
    仓颉想得头疼,不觉步出户外,来到洛河南岸。伫立水边,他看到自己的身影。他很明白,自己的肢体,与他人并无二致。但他突然发现,他的眼睛,竟然与人大不同:他有双瞳四目!应龙没有,祝融没有,黄帝、炎帝也没有,甚至连九天玄子都没有。“为甚上天,独独要给自己,一双特异的眼睛?”仓颉面对洛水,沉吟良久。

    蓦地,他将双眼投向穹苍,居然看到九霄云外,天帝正与众神聚会。其中一位臣子,展开一辐丝巾,正在宣读一段话语。话语内容,正是黄帝泰山封禅的祭词。祭词似乎写在丝巾上,丝巾布满一个个方块。方块们排列很整齐,方块的大小都差不多,方块的图案却不同。有的像天上的日月,有的像鸟兽的足迹,有的像龟背的纹路,有的像江河的波澜。仓颉似也明明白白听见,每个方块都有一个发音,各能表达某种意思;方块与方块组合,恰是黄帝的祭词。
    仓颉又将四目投向旷野,立即看到无数脚印。一些源自狮虎,一些源自牛羊,一些源自鸡犬,一些源自燕雀。脚印千差万别,有的像一朵小梅花,有的像一只大蹄子,有的像一对眉眼,有的像一只肚脐。仓颉摊开双手,不禁哧哧一笑:“有的还像自己的掌纹。”再看河面,河面游来一只乌龟,龟背上纹路井然。仓颉也就记起,河图、洛书的图案,也像天上的方块。

    仓颉一激灵,心窍大开:“我也创造一个个方块,我亦赋予它们的形、音、义,我就把它们叫‘字’。”恰好,一只精卫鸟冲他飞来,投给他一根树枝。仓颉拾起树枝,在沙地上画出一只鸟:“你就是‘鸟’,精卫鸟的形呐。”又画一个圆圈,加上一点:“你就是‘日’,太阳的形呐。”又画一轮弯月:“你就是‘月’,代表月亮。”又画三道水波:“你就是‘水’,就像河面的水波。”仓颉灵思泉涌,一气儿画出五六十个图案。

    静卧一旁的大龟,突然开口:“你可知道,你在作甚?”仓颉说:“我在造字,以便纪事。”大龟说:“不。你在接受上天启示,正在复制神传文字。”仓颉说:“莫非这些文字,天上本有?”大龟说:“当然。刚才你已看见。”仓颉问:“莫非我的思维,也来自上天?”大龟说:“上天降你大任,却要通过你的双手来完成。”大龟回头游走,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水波。仓颉呆立半晌,而后嗫嚅:“你就像上天的使者,特意将我唤醒。”

    仓颉百感交集,好像天地万物的种种信息,一时之间,都在他的大脑交汇,都在他的四目展现形象,都在逼他赶紧画出一个个方块。仓颉甩开脖子,紧握树枝,继续在沙地上勾画,在口头反复念诵。每一个字产生,就像一个婴儿诞生,就像一位神灵,从天上来到人间。仓颉自语:“我知道,哪些哪些象形,哪些哪些会意,哪些哪些指事,哪些哪些形声。分别使用四种方法,好像任何事物或故事,我都能够造‘字’来表达。”
    仓颉十分快活,也特别惊喜。渐渐地,他的表情却越来越凝重:“难道这些字儿,仅仅为了纪事?”

    “不。既是神传文字,既是天降大命,它们就当教化人心。”仓颉又一激灵:“我要让每一个字,无论源自哪种造字方法,都要含蕴三个意思:其一是‘三才”,天、地、人皆在其中,让人易于联系天地,不只在人事折腾,忘却初心;其次是“二性”,兼聚阴、阳,切合‘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足可自动引领生命,调和阴阳、四季与十方;再次是‘一心’,每个字的结构与内涵,都要针对人心实施教化,都要随时提醒人们知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日光散去,月光普照,洛水南岸的沙地上,经历半个白天与半个夜晚,已留下数百个方块符号。

    仓颉感觉精疲力竭,倒地便睡。天光要亮未亮之际,突然听见狼嗥。仓颉一骨碌爬起,侧耳细听,却是群鬼夜哭之声。仓颉惊问:“尔等因何哭泣?”一鬼说:“君造方块字,我等罪恶,将载史册,永难泯灭,是以恸哭。”一鬼说:“君造方块字,必使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也就由此而生。天下将永无太平,神鬼也将不得安宁,是以恸哭。”
    仓颉厉声道:“尔等有罪,何惧载录?我以善念造字,何致天下万恶?休来扰我!”群鬼遁形,仓颉扯下一张树皮,挑一根尖刺,刺破左手中指,再蘸了血滴,将数百字抄写。方毕,突然大雨兜头而下。仓颉急寻避雨处,却见一地金黄,原来不是雨水,而是“粟雨”,粒粒新鲜、饱满、弥散了芬芳。仓颉大喜:“必是上天赏我!”

    仓颉带领黄帝,来到洛水。黄帝看到满地黄金粟,拍拍仓颉肩膀:“天降粟雨,珍贵莫比。上天赏你,更是在赏天下!”黄帝看到树皮上的数百个符号,再听仓颉一个个念读与解说,更加兴奋:“仓颉造字,史无前例。赶快传授天下,文明从此一新!”

    数千年后,《策海·六书》记载:仓颉随轩辕黄帝南巡于洛南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指掌而创二十八字,曾镌刻于玄扈山阴,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二十八字其释文曰:“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斧芾。”

    Q3:仓颉造字的造字过程

    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 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仓颉造了哪些字?]· [苍颉书]释文: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
    兵朱。
    [苍颉书]释义:
    身体变化,需要庇护。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老有所养]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取水灌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幼有所长]
    [苍颉书]的内容,与‘[礼记礼运]篇所讲的大禹以前的社会情况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
    大同’。这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论,原来出自于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仓颉书]不愧是天下第一书,愿天下读书人都来读一读【仓颉书】,让祖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让中华大地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宏图大志,一展五千年的壮丽辉煌! 最后让我把宋代大观帖上的释文,附在下面,没有前辈的最初探索,哪有我无名小子的最终发现,短短的二十八字的【仓颉书】,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可谓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Q4: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仓颉造字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

    故里陕西白水,造字于陕西洛南,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荀子》、《河图玉版》、《策海》、《史记》、《路史》、《述异记》、《辞海》、《中国通史》、《白水县志》、《洛南县志》等文献史料对仓颉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详实记载,历史事实证明,仓颉是中国汉字的首创人,洛南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

    洛南,深藏于莽莽秦岭东南部的一个山区县,既有陕南山水的灵秀,又有毗邻关中平原的大气和耿直。因处于黄河一级支流洛河之南而得名。古时候,亦称华阳,谓华山之阳也。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汉字最早为黄帝时的史官仓颉在洛南所造,造字地址在洛南县城以西的眉底黑潭,所造二十八字石刻于元扈山阴,结束结绳记事历史,历经五千多年,演化成炎黄子孙今天共同使用的汉字。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洛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据《策海·六书》、《陕西金石志》等史料记载:仓颉随轩辕黄帝南巡于洛南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指掌而创二十八字,曾镌刻于玄扈山阴,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二十八字其释文曰:“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斧芾。”“每皇华过境,必拓复印,镌持以去,而官史督责,工役骚然,民甚苦之,一夕雷雨大作,居人乘机纵火焚之。”黑岩亦在,遗迹尚存,《荀子》、《河图玉版》、《策海》、《史记》、《路史》、《述异记》、《辞海》、《中国通史》、《白水县志》、《洛南县志》等文献史料对仓颉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详实记载,历史事实证明,仓颉是中国汉字的首创人,洛南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

    据《洛南县志》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年),洛南知县王森文从许庙(仓颉造书处)民间征得此二十八字摹记勒石立在仓颉造字处(石碑现存洛南县博物馆),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绪四、五年(1878、1879),洛南知县伊允桢、诺敏在县城东街修建仓圣祠(祠堂至今尚在),祭祀仪式相当隆重,此活动一直沿续到解放前。

    改革开放后,洛南县在县城南边馒头山上重建仓颉园,于红花绿草中点缀无数文化石,篆刻仓颉造字,成一大景观,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拍照留念,获益匪浅。

    “中华汉字故里,华夏文明摇篮”,洛南当之无愧。

    当前,其二十八个兽蹄鸟迹石崖临摹拓片已成为稀世珍品,“仓颉造字传说”和“谷雨公祭仓颉典礼”已列入非遗名录,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拓展延续

    仓颉造字的意义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而中华民族所传承的汉文字是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其历史价值更加不言而喻。在世界文字的形成演变的漫长岁月中,古老的文字大都寿终正寝,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唯有中华文字历久弥新,成为最富内涵与深意的人类语言。

    关于汉文字的`起源,众所周知的就是仓颉造字,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资料记载仓颉此人,大学者荀子在《荀子》一书中指出:“古之好书者众也,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之后的《韩非子》、《吕氏春秋》、《世本》等著书中也明确了仓颉造字的历史事实。按理说名师大家之言并非空穴来风,而且春秋时期先比如今距离仓颉的时代更为接近,应该不会差错。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人们发现早在仓颉之前,便已经有了文字符号,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刻画着众多记号,考古研究者坚定其为早期的文字符号,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比仓颉的时代还要早了一千多年。除此之外还有比半坡文明更早的符号出土更是印证了这个事实,但这些符号大都零散单一,尚未形成有序的文字。

    由最初的单独符号发展成为大家公认的文字,成为一个完整的表达系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必仓颉就是处在文字逐渐成熟的关键点上,因而成为了集大成者。

    仓颉造字终归是一个传说,文字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并非一人所能独创,但以仓颉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标志着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的原始时代告一段落,华夏民族从此进入了新的文明时代。

    仓颉是在哪里造字的?

    仓颉造字处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全国流传得更为广泛。《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由于仓颉造字的贡献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这其中,临汾的洞儿村即今尧庙镇西赵村影响较为广泛。据说,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该祠有房屋400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清代,此祠被烧毁后,又建祠三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临汾县令、河间李早荣在仓颉祠旁修建碑亭,石碑上书写了“仓颉造字处”五个阴刻正楷大字。现祠已被毁,石碑存于尧庙。当地相传,仓颉是从猎人按虎、狼、牛、羊的脚印捕猎的故事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象形文字。据《平阳府志》记载:“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这足以印证,今西赵村或是仓颉故里,或是仓颉造字之地。

    南乐仓颉陵

    仓颉陵位于河南南乐县,原称仓颉祠,位于县西北吴村附近,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其后屡毁屡建,1966年一次毁灭性的劫难,使仓颉庙成为废墟,仓颉墓亦被挖开,出土大量龙山和仰韶时期的器物。仓颉庙现存有两通旧碑:其一为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另一旧碑刻有北宋名相寇准祭拜仓颉庙时留下的联语:“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29]陵墓西侧有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的仓颉庙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中毁坏殆尽。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仓颉的葬地,史书多有记载,《禅通记》上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明朝的《汴京遗迹志》上有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南乐县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记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

    白水仓颉庙

    仓颉庙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启的庙宇。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生于白水杨武(今北源乡杨武村),葬于武庄(今史官乡武庄村)。墓地建有仓颉庙,距县城东北35公里,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7公顷,仓颉庙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径匀体直,世所罕见,内正殿、后殿为明代建筑,前殿、献殿、戏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及民国年间复修。庙内有古壁画19幅,历代碑刻数十通,40余棵千年古柏坏绕于庙、墓四周,郁郁葱葱,其树龄之久‘树形之奇,殊属罕见。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这里的古柏论起年龄来,可比山东曲阜孔庙、黄帝陵的古柏都长寿,居我国三大古柏群之首。

    白水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到黄帝时代。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今白水县城西北35华里史官村有仓颉墓、仓颉庙,仓颉庙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庙内有古柏50余颗,居三大古柏群之一,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文字学家也认为白水才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因为“源泉”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

    Q5:古代人物:仓颉

    人物简介

    姓名:原姓侯冈,名颉

    字号:史皇氏

    籍贯: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

    朝代:黄帝时代

    简评: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相传汉字的发明者,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俗称仓颉先师 、制字先师、仓颉至圣等,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纬书《春秋元命苞》中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可见仓颉天生异貌,纵观中国历史上目有重瞳者,史书上有记载的有虞舜、仓颉、项羽等,均非等闲之辈,虞舜为圣君,项羽是武圣人,而仓颉则是文圣人。

    对于汉字究竟是谁创造的,在古代广泛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传说仓颉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史称“仓颉造字”。这一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先秦典籍中如《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以及《史记》、《淮南子》中对仓颉造字说均有记载或引用。早在战国时期,荀卿就在《荀子·解蔽篇》中提到了仓颉的名字:“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韩非子·五蠹》中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已知之矣。”《吕氏春秋·君守》称:“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汉许慎《<说文>序》中载:“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

    史说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比如,在纬书《春秋元命苞》中,谈到创造文字的始祖仓颉是“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号称“史皇”的仓颉相貌非凡,孩提时代起就喜欢东涂西抹,善于思考。长大后,他穷究天地万物的变化,根据奎星圆曲、鸟兽之文、山川之状,悟出世间的文理别异,创造了文字。这种文字叫“鸟迹书”,现存于白水县仓圣庙的鸟迹书碑上。

    另一种较有代表性的传说,是说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仔细研究,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可以理解的。他想既然花纹都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就可以记载事情,传达意义了么!仓颉日思夜想,悉心观察,参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随着事情的繁杂,名物的繁多,结绳远不能满足记事需要,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泊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仓颉造字台)上建房住下来,苦思冥想如何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记事符号。有一天,他看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一件东西掉下来,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辨认不出是哪种野兽的蹄印。于是,他就向一位猎人请教。各种兽类的蹄印各不相同,打猎的.人一看便知,此事对仓颉启发很大,后来,他根据万事万物不同的特征,创造出了“字”。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浑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

    虽然各种版本说法各异,轩轾难分,但是,这些“版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齐心协力”神化仓颉造字的业绩,表达对仓颉的称颂、感激与崇拜。《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成功那天,白天竟然下起了粟米,鬼神在黑夜里哭泣。汉字的产生为何会使“天雨粟,鬼夜哭”?那是因为有了汉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简单地说,“天雨粟”寓意自从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鬼夜哭”寓意汉字的产生真正揭开了天地的奥秘,使中华民族智慧增强,鬼神从此难以主宰人类的命运了,因此只能在黑夜里哭泣。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然而所谓的“仓颉作书”,并不是说仓颉一人完全将文字发明创造出来,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仓颉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这是在说,当时从事文字整理工作的也并非仅有仓颉一人,因为仓颉的成果最佳,所以只有这一套文字独自传承了下来。黄侃先生在《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略说》中就在确认汉字本非独创于一人之手的基础上,提出“先民造字于邃古,仓颉厘定文字于后世”的观点,同意汉字为远古先民共创之说的观点。从汉字构型上分析,“仓”为“创”的本字,是创造的意思。“吉”“页”为“颉”,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九十七:“颉,《仓颉》云:‘古造书字人也。’”“吉”为善、美之意;“页”为书页、页面,表示与文字有关。“吉”“页”为“颉”,指发明文字的吉士。“士”在古代指有知识和智慧的道德高尚的人,正是这些人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和智慧,口头表达出来,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故有了“仓颉造字”之说。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的。”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在汉代建有仓颉庙(现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境内)。庙内的《仓圣鸟迹书碑》刻有28个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Q6:仓颉造的字有哪些?

    [仓颉造了哪些字?]• [苍颉书]释文: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
    兵朱。
    [苍颉书]释义:
    身体变化,需要庇护。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老有所养]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取水灌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幼有所长]
    [苍颉书]的内容,与‘[礼记礼运]篇所讲的大禹以前的社会情况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
    大同’。这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响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论,原来出自于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仓颉书]不愧是天下第一书,愿天下读书人都来读一读【仓颉书】,让祖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让中华大地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宏图大志,一展五千年的壮丽辉煌! 最后让我把宋代大观帖上的释文,附在下面,没有前辈的最初探索,哪有我无名小子的最终发现,短短的二十八字的【仓颉书】,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可谓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上一篇:上一篇:天干地支的别称